地方联播
|
字号: 收藏

阆中市质安站精准扶贫:两路口村的笑声

2020-12-14 11:13: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张小东 谢家顺 宋翔林 文/图)位于南充阆中市东南部的玉台镇两路口村,因地处阆中、仪陇两县(市)的交叉路口而得名。千百年来,这里的“野人沟”、“席家嘴”、“千丘塝”,只长贫穷的草不长富裕的根,祖祖辈辈在贫穷的煎熬中爬涉。有上百人曾毁于“行路难”、“吃水难”、“治病难”和热死、冻死、病死、累死的悲恸之中。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大潮中,两路口村于2014年被纳入了省定贫困村,有88户成为了精准扶贫户。2017年9月,阆中市委、市政府把这个村扶贫任务的担子交到了阆中市委统战部和市建设工程质安站的肩上。近年来,阆中市统战部和质安站坚持用党心凝聚民心,用真情凝聚合力,让两路口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演绎出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扶贫干部回“娘家”,大爹大哥笑哈哈

贫困户哈哈大笑

两路口村经过上上下下反复审定的88户精准扶贫户,共有252人,其中居住危房的有75户,有残疾人12个,寡妇1人,有复员退伍军人6人,贫困党员5人,因残因病因灾致贫的占86%,2017年底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阆中市质安站进入该村扶贫攻坚的角色后,组建了站党部书记、站长任组长,副站长、站长助理、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党支部委员、各监督室主任、第一书记任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为村民捧出了颗颗滚烫烫的爱心。

2017年冬天,该村村民席文书的妻子涂兴琼患乳腺癌病故,质安站连夜筹集资金4000元送往席家,工会主席何清华亲自动员村民们处理丧事;2019年春节,质安站在该村举行辞旧岁迎新春“坝坝宴”,引导站上干部职工联袂村里年轻人同330多位老人同饮一井水、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社会主义好)、同说一席话(晚年幸福)、同敬一杯酒。4年来,他们先后帮助1250人(次)老人解决晚年的后顾之忧,为他们献爱心36000多元。

在扶贫攻坚的岁月里,质安站还肩负着107个在建筑工程的疫情防控、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创文创卫等行业工作。在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的环境中,站里的“巾帼”们,真正顶起了“半边天”。陈军利、何清华、谢艳梅、何玉娟等在扶贫攻坚的路上,掏腰包给扶贫户治病、买种籽、肥料、衣服、水果、粮食,每次进农户家几乎是“进村一满箱、爱心在闪光”。按“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决战扶贫攻坚,他们把贫困户、重大疾病户、意外事故户、孤寡老人户、残疾人户、复退军人户当成亲人,把自己置身于他们的“家庭成员”中,到他们家中打扫清洁卫生,为家中病人寻医送药,到他们田里抢种抢收,亲自帮他们联系务工场所,真正做到了平常电话中询问“缺啥急啥”,到家中观察“缺啥需啥”,行动中做到“缺啥补啥”,脑海里记住“我该做啥”。

多管齐下斩穷根,心服口服颂党恩。阆中市质安站做到了督导帮扶队员落实“五个一”帮扶主体责任,解决了帮扶队员对脱贫攻坚政治站位的紧迫感的认识,提升了学习扶贫政策、掌握基本概念、创新工作方法的自觉性;用“三不愁两保障”的要求衡量帮扶户对他们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真正做到了“不可挑剔”;改变统战部帮扶山下、质安站帮扶山上的分工,主动请缨山上山下统筹兼顾;四是按“扶贫先扶志(智)”的要求,利用广播、会议、夜校、宣传、橱窗、文艺演出、谈心交心等形式,给帮扶户灌输党的方针政策、法纪法规、致富技术、做人原则、传统美德,使帮扶户提高了勤劳致富的能力;做好帮扶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文章,对75户精准扶贫户的危房进行了就地改建和易地搬迁,使他们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各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对12户生存能力差的贫困户实行政策兜底,安排专人把127个身强力壮的贫困人口带到省内外务工,督导53户平困户经营种养业,使他们家庭收入普遍比过去翻了一番。今年迎省检和国检期间,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到两路口村摸底调查,年过七旬的蒲仕清等10多位老人乐呵呵地对调查人员说:“我们这些出生在解放前夕的人,做梦都没见过这些好事,我们睡着都笑醒哩,哈哈.......”

村里人尽情欢笑

2017年中秋时节,阆中市质安站带着政治使命进驻村。一条从山沟通到山腰的羊肠小道上,14个老农民正吼着嘶哑的号子在推拉沙石的农用车;道路两侧,密布着东歪西倒的砖木结构和干打垒农房;好客的两路口村干部带着他们探访了20多家精准扶贫户,其家境、表情,让质安站干部职工五味杂陈。

而今年中秋时节,质安站干部职工到两路口村同乡亲们欢庆“丰收节”。驻足土桥庙村三叉路口眺望他们挥洒过激情和汗水的两路口村:5条环村公路和135条便民路,宛若根根动脉血管在这方土地上蜿蜒盘旋;自来水管、天然气管网、农用水渠,像条条长龙进入农户通往粮田;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楼,在农家小院黄灿灿的水果园点缀下,大书着新农村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的长卷。

该村党支部书记蒲继光回顾扶贫工作的成就:近4年凝聚合力强后劲,修建村级主干道5条8公里,便民路135条6公里,建桥一座,铺设饮水工程管道1.8万米,农田用水治理塘库堰5口,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天然气管网全村贯通,互联网络与时俱进,村级阵地建设蝶变出了新的活力,112户危房户搬进了新居.......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了1200多万元。

村道建设四通八达,使乡亲们搞生产、抓建设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三分之一;水利建设九曲回肠,让乡亲们饮上了净化水,也让旱山村实现了旱涝保收;天然气为乡亲们送去了湛蓝的礼赞;网通给乡亲们传递着红色的电波;村级公共服务给乡亲们搭建了幸福的平台......

有人说,这是“帮扶几十户带动一大片”的结果。

有人笑,这是“一家有福带喜一族”的成就。

质安站干部职工欣慰的告诉大家:“尽情地笑呗,乡亲们!扶贫攻坚,我们永远在路上”。

干部们眉欢眼笑

过去,有人给玉台镇两路口村编了一则顺口溜:“玉台有个两路口,穷山恶水辈辈愁;干部费力不讨好,群众告状胡乱吼;村民猫见狗一喷,人人心中都忧愁”。

今年4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蒲继广,回顾他的人生履历时说:“我18岁应征入伍到福建当兵,当时的真实想法就是跳出这个穷窝窝永不回头。22岁退伍后大家选我当干部,我真的是哑巴吃黄莲有口难言。精准扶贫以前,我事没少干,心没少操,话没少说,路没少跑,骂没少挨......我曾有过辞职不干外出务工的念头......”

为了让村民们的心同干部凝聚在一起,以最短的时间缩小干群之间的距离,他们一方面把自己融进当好乡亲们“孝子”、“儿子”、“闺女”、“孙子”的位子,另一方面用“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思万虑、千变万化”的工作方法赢得他们的喜欢和认同。帮扶这个村的4个春节,帮扶干部年年给帮扶户拜年、同他们吃团圆饭。从而使他们欣喜的从乡亲们朴素的言行中,看到了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和温馨感。

为了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村民们勤劳致富、守法致富,他们用以心换心的情愫,倾心倾听“爱挑刺”的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依靠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帮助群众、群众动员群众,拉近了干群之间乡里乡亲的关系,增添了村民之间的亲活力;把质安站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搬到帮扶村党支部联袂进行,给有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献爱心的同时,劝导年轻干部、年轻党员热忱关爱和尊重为基层建功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既彰显“百善孝为先”的优良美德,又让年轻干部有了“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感悟,激发干部们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工作激情。引领质安站的10个女同胞,每年“三八”妇女节前到帮扶村举行一次联欢活动,与村上的姐妹们畅谈“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的梦想,交流“男同志能做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的感受,分享“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成果,使村里许多女同胞摒弃了杞人忧天的悲观情绪,提升了干群之间相互尊重的氛围。

如今,他们按“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在与两路口村合并后的土桥庙村抓乡村振兴,村民们不仅做到了与干部风雨同舟,而且十分支持和信任干部们的工作。被称为“犟拐拐”的席文勇语重心长说:“基层干部很难当,精准脱贫把我诓;事实面前我认输,支持干部拥护党......”一个省级中年作家到这个村采风后感慨万千的说:两路口村人在笑、山在笑、水在笑,笑进了心田,笑美了时代……


编辑:王海静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