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张晓东 胡平 姚文顺 文/图)3月,艳阳高照,碧空如洗。初春时节的天宫镇,梨花飘雪,菜花似金,浓浓的春意在山野田间肆意挥洒,一幅色彩斑斓的振兴画卷正在江天园区徐徐展开……
![]() |
乡村要振兴,治理需夯实。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南充阆中市聚焦服务和治理精准发力,以23个单位党组织为骨干,群团、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组建起“1+X”基层治理“红色矩阵”,通过整合规划、服务、资源等要素,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区域联动、组团服务,乡村来了群“洋专家”
江南街道的江天产业园内热闹非凡,溪流穿境而过,往来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公园里的产业基地却呈现出另一番热闹景象,一群村民正在张望一架飞行中的无人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指导村民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10分钟就把10亩的柑橘园喷洒完了,以前有设备用不了,请人都又没门路,园区面积大,时间紧,一到打农药的时候,可愁死我们了!”“现在市上的专家们天天忙着在产业园搞指导,还收了几个徒弟,我以后再也不愁打农药了,这都多亏了市上的好政策。”江南街道千佛岩村党支部书记陈棵说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阆中市率先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现代农业连片发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利用矩阵成员单位资源优势,组建起农业科技、水利灌溉、景观设计、产业规划、物流运输等10支产业服务团队,采取“村社驻人、乡镇派组、区域联合”方式,开展巡回涉农技术指导320余场,使产业园区成为绿色乡村新的风景线。
“雎鸠农业公园只是全市连片现代产业园区的其中一个,作为矩阵成员单位,我们还承担江北、江东、江南三个园区的连片建设和指导任务。”指导现场,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强这样对记者说道。
党员助力、包片治理,产业箍上了“生态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代农业园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生态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土地开发使用、人居环境保护......没有统一的管理调度机制,就没有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为破解生态保护难题,阆中市创新党组织设置,成立了4个产业园区综合党委,由市委分管领导担任综合党委书记,组织、宣传、国土、文旅、农业、交运等矩阵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园区建设规划、日常管护、综合治理等事宜均由综合党委牵头,实行统规、统建、统筹、统治“四个统一”。
在阆中市飞凤镇桥亭村的万亩枇杷产业园内,“飞凤枇杷园第二产业党小组”“党员联线公示牌”等标识随处可见。
“我们飞凤镇辖区内的枇杷产业党小组每名党员都划分有责任片,这一片的白色垃圾清扫就由我负责,平常我还要进村入户,做好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宣讲工作。”阆中市飞凤镇枇杷产业第二党小组组长杜光兴说道。
阆中市还按照“枇杷、柑橘、瓜蒌”等不同产业地理分布区划,因地制宜组建120余个产业党小组,建立党员包地块、包结对、包环境、包宣传“四包”机制,党小组的党员既是责任人,又是排头兵,真正将党员作用的发挥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
“在园区建设和规划方面,我们实行综合党委统一调度和指挥,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对园区土地的恶性开发,同时,我们还建立起了农产品残留物统一检测机制,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江天产业园区综合党委副书记宋海全说道。
德法并举、一三互融,全民踏上了“致富路”
既要绿色产业,更要文明新村。阆中市依托“红色矩阵”,先后召开3次“文明新风”教育工作协调会,组建了12支宣传队,定期到各地指导文化保护、移风易俗、旅游开发、法治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阆中市还率先在全省产业园区开办“凤鸣之声”农民合唱团,常态举办“农民读书班”“普法进园区,法治惠三农”等活动,让老百姓自己走上治理舞台,现身说法、现身说教,助推村民素质有效提升。
“过去村里搞民宿,价位和品质不统一,游客垃圾到处扔,通过这几年的持续教化,村民和游客的素质都提高了,全村的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了!”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党支部书记张均说道。
针对旅游秩序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五龙村在“农耕文化博物馆”常态开设“文明大讲堂”,宣传、文旅、环保等宣讲队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当地村民们在村内就可以接受文明礼仪、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现在村上环境好了很多,来耍的人也多了,我都80多岁了,还能搞点副业赚钱!”村民杜云珍兴奋的说道。据统计,五龙村近500余名村民吃上旅游饭,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350元。
据了解,近年来,五龙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殊荣。
与此同时,阆中市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在全域开展“我为文明添光彩”活动,号召市民垃圾分类、果皮入箱、小草留情,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真正实现了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的“双赢”。
五龙村的成功只是阆中治理助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阆中不断释放治理成效,构建起“3+3”现代农业体系,开发出思依杨家河、博树逍遥谷、飞凤桥亭村、天宫宝珠村等乡村旅游目的地13个,惠及14个乡镇(街道)、8万余人,农旅集群产值年内可突破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