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何姬金 记者 郭建坤 文/图)为切实解决“村改社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阆中市拥军街社区创新推出“三问四小”工作机制,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三问”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问需于民,把居民当亲人。拥军街社区把居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采取多种方式掌握需求。调查问卷找,针对空巢老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不同群体,分类发放“惠民问卷”,收集整理形成“社区年度十大惠民实事”,并向居民公布;主动上门寻,到居民家中、个体商铺和工厂企业走访听取意见,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信访稳定”三本台账;常态接访听,工作日每天安排1名社区“两委”成员接访,确保民生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网络广泛征,设置社区民情信箱,开通社区民情热线和民情微博,社区“两委”班子每周对网上民意进行汇总、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问计于民,把居民当老师。该社区充分尊重居民的首创精神,把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的过程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和谐的动力。举行每月一次“社区居民坝坝会”,以“摆龙门阵”的形式共学政策法规、共商“居民大事”、共解“社区难事”;举行每季一次“专家智囊研讨会”,通过“社区居民提意见、行业专家做方案”,积极向行业专业人士“取经”;举行每年一次“‘两代表一委员’问政会”,邀请社区内23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推动社区发展献计献策;不定期向社会组织咨询,通过向专业社会组织咨询、购买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 |
问效于民,把居民当裁判。该社区充分尊重居民的“评判权”,把居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坚持班子承诺居民议,年初,班子成员公开承诺全年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时间进度等,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坚持干部述职居民评,采取“双向联述联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年终述职进行测评;坚持党员示范居民看,设定民事调解、治安巡逻、敬老助残等12类党员示范岗位,每个党员至少选择一类岗位开展服务;坚持工作实绩居民测,将民生事务分为服务发展、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等7个方面,年终由社区居民进行公开测评打分。
“四小”模式解决群众身边难题
小习惯赢民心。针对节假日、夜间等休息时间有事找不到人的问题,拥军街社区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手机常开”的小习惯,为民服务24小时不关机;针对入户走访流于形式的问题,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日记本常带”的小习惯,进家访户和接待来访随身携带一本“民情日记本”;针对“上网代替上门,通话代替见面”问题,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院落常逛”的小习惯,利用茶余饭后闲暇时间主动到居民家中聊家常、问冷暖、释疑问。
小机制聚民力。该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化,建立协商议事会,通过提出议题、协商议题、审定议题、监督落实等“八步流程”,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两危整治”等居民群众反映集中、涉及共同利益的“老大难”问题;“居务监督常态化”,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扮演好联络员和协调员的角色,全程参与社区事务,在纠错和解惑中搭建起对话平台和桥梁;“居民公约乡土化”,用最朴实、最简单、最生活化的话语将居民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条约收集在内,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
小环境惠民生。该社区还组建了11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清扫保洁美环境、治安巡逻保平安、文明劝导倡新风、法律服务促和谐”等活动;组织80名党员组成4支“义务保洁队”,开展清除墙上“牛皮癣”、清理绿化带垃圾等活动;动员20多名退伍军人组建3支“义务治安巡逻队”,加强夜巡工作;发动40余名热心居民组建3支“义务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善意提醒和及时劝导。
小舞台顺民意。针对“村改居”社区居民生活方式需要转变的情况,该社区开办道德新风讲堂,根治曾经“垃圾口痰随处可见、骂声赌博声随时可闻”的陋习;针对社区文化活动缺少场地和平台问题,开办社区文化室,设置“温馨阅读室”“绿色网吧”“欢乐棋牌室”等,组织文艺活动团队、烹饪爱好者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