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婷婷 记者 郭建坤 文/图)“李书记,这么早你又来产业园查看情况呀。”“就是啊,老刘,早上好!”金秋九月,正值丰收的季节,这天南充阆中市二龙镇党委书记李广平如往常一样在该镇松垭庙村扶贫产业园内查看园区情况,看着眼前大片成熟的二荆条辣椒产业和满山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李书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龙镇距离阆中市区34公里左右,村级建制调整后辖1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5户2568人,其中松垭庙村、高阳观村、蚕食庙村三个村为省定贫困村,截止2019年底所有贫困户与贫困村都已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以短养长”夯实基础产业,打造“产业+旅游”新模式
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把产业园做成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从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阆中市二龙镇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实现产村融合、同步发展,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该镇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奔康产业园转型,打造“3个+”新型产业园,建立了松垭庙村260亩油橄榄+蔬菜奔康产业园,高阳观村100亩蜜柚+蔬菜产业园,蚕丝庙村100亩油橄榄+蔬菜+蜜柚产业园。让省定贫困村288户贫困户全部入园分红,每人每年可得分红资金200元左右。
![]() |
“二龙镇李书记在油橄榄未成熟期间,采取‘以短养长’的模式,在园间种植蔬菜、辣椒,做到资源最大利用、产业效能最大发挥,弥补了油橄榄种植到挂果期间的真空状态,创造稳定增收的优势。”阆中市组织部派驻松垭庙村第一书记胡平说。
![]() |
“二龙镇的地理位置,要进一步借助阆中全力打造5A级旅游景区、老观镇凤国古镇平台,加强我镇花椒、蜜柚采摘宣传,打造“产业+旅游”新模式,吸引来阆旅游人群到我镇产业园进行采摘。”采访中李广平书记表示,产业园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打造“产业+群众”的模式,让贫困群众根据能力到产业园参加劳动,以劳动交换报酬的方式,提升困难群众收入,达到稳定脱贫的效果。
![]() |
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自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阆中市二龙镇共投资4857.95万元,完成108.42公里村道硬化,全镇13个村(居)实现村村通,80%的村民小组实现了社社通;投资1933万元,对原17个村实施了安全饮水自来水管道延伸工程,全面解决了1054户贫困户及922户非贫困户的安全饮水。投入973万元,新建蓄水池101口,除险加固整治山坪塘47处,新建防渗灌溉渠4.6公里,全镇范围内实现了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便利;投资1450余万元,对各村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对310户贫困户房屋进行了整改。
![]() |
同时,该镇投入近50万元资金新安装路灯168盏,维修路灯40余盏;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改造污水处理站1个、新建污水处理站1个,安装管网4000余米;建成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1个;维修公厕1所;规范、规划机动车停放点位;坐商归店、游商归市。该镇新改建村级活动阵地14个、村卫生室19处、村文化室19处、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站19处,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投资80余万元,对各村实施了广播电视线路进行了整改维修,对240余户贫困户添置了电视等相关设备。
此外,该镇持续强化敬老院和村级互助养老中心管理,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5%;做好了农村和城镇低保的复查清理工作,取消不合格低保115人,低保提标96人,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做好了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等参保工作,确保参保率达100%;结合民政救助、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开展,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近26万元800人次左右,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全面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完成户籍人口社保卡制作、激活及统计工作。
以民生实事为抓手,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下半年,二龙镇将加大民生项目保障,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创业试点和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落实社会救助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救灾救济等社会保障和救助行动;强化教育医疗、残疾康复、两癌救助和关爱妇女保障计划等政策的落实,提升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的能力。
![]() |
同时,该镇将加强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二龙路口寺自来水取水点的水资源保护,做好路口寺大桥建设相关配合工作;常态开展“创文创卫”工作,持续治理“十乱”现象;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抓好“新冠肺炎”的秋冬防治。
“下一步,我们镇将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加大民生措施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采访最后李广平书记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