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婷婷 何知涵 记者 郭建坤 文/图)持续增加金融供给,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减负纾困,是营山农商银行今年以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缓解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切实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该行围绕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推出了助企惠民纾困15项重点措施,制定了“9+3+3”产品明白卡,切实担负起了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的责任和使命,打出的一套金融助企纾困“组合拳”。
增信心、激活力,强化金融服务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建设,适当放宽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偏好,营山农商银行针对园区企业大力推广“兴园贷”“园保贷”等业务,简化担保流程,提高融资效率,强化信贷投放信心。
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主动加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认真落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的各项监管政策,开通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切实减轻小微企业金融成本负担,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 |
营山农商银行积极开展“走千访万”工作,将惠民纾困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
“采取存款差异化利率定价、开展营销活动等措施,持续加强存款组织,不断提高可贷资金额度。”营山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充分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资金,将新增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小微企业。
同时,该行还紧紧围绕营山县“2233”现代农业体系、“5+1”现代工业体系、“3+3+3”现代服务业体系,按照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农林牧渔等形成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及时制定普惠涉农及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计划,全年拟为困难群体提供1000万元以下生产经营类贷款8亿元。
夯实能贷基础,提高办贷能力
金融力量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及“推进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山农商银行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急”特点,推出“税金贷”“开户贷”“绥商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大力推广“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线上信贷产品,全面满足各类市场主体不同融资需求,增强“敢贷”信心,激发“愿贷”动力,夯实“能贷”基础,提升“会贷”水平,以多举措支持营山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 |
营山农商银行在县工商联大会上作助企纾困产品宣讲 |
在持续增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同时,该行探索成立了“客户经理导师团队”,聚焦重点小微企业,制定新领域新业态推动方案,并将建立健全客户经理准入退出机制和客户经理薪酬分配体系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客户经理队伍整体素质。据了解,该团队今年已召开客户经理技能专题培训2次,举办高效营销座谈会2次。
“要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将普惠贷款新增任务考核权重纳入绩效考核,把考核任务提升至20%以上,同时建立‘红黄旗’考评机制,完善一系列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干部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对前台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不良容忍度,解决营销人员后顾之忧。”营山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5月,营山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6051笔、金额10.32亿元,两款线上贷款产品余额达到7.8亿元。
探索“专兼结合”模式,激活发展“源动力”
营山农商银行对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融资需求进行分层对接,积极探索“专兼结合”模式,对有营业执照且符合政府规范性要求以及需要通过担保公司增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定专营支行精准对接,择优支持、培育具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
![]() |
营山农商银行组织人员集中参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经营场所,实地交流金融服务工作经验 |
对种养大户及小规模经营者由各乡镇支行开展对接。在全县设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8个,围绕园区2公里范围内设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点2个,将对公客户经理分为9个小组,精准对接园区9大行业。
并制定《2022年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案》,持续开展扩面强基、走千访万工作,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和用信覆盖面纳入重点考核内容,对辖内客户实行网格化管理,坚持“一人一格一客群,建站见面建感情”的工作方式,加大普惠金融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做好信息收集和金融需求对接,今年已先后联合园区管委会、县工商联、县政协开展政银企对接会3次。
同时,该行还综合运用循环贷款、分期还本、无还本续贷等政策,优化提前续贷和循环授信,加快企业转贷续贷速度,今年已为多家小微企业办理了续贷、展期业务,为还本付息困难的贷款客户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
下一步,营山农商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城区和农村两大市场,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助企纾困措施落地见效,用好、用活各项信贷支持工具和政策,以“排头兵”和“急先锋”的姿态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激活经济发展“源动力”,实现经济稳增长。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