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先锋】庞友海:发扬“三牛精神”,谱写无悔人生

时间:2022-09-28 09:07: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婷婷 张馨露 李思志 郭建坤 文/图)每个人都有美丽的青春,而国网西充县供电公司供服二班班长、国网四川电力(南充西充)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党支部书记庞友海的青春,发芽扎根在5.9万户居民的万家灯火里。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他始终坚守在基层供电一线,不知疲倦地耕耘了26年,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播撒了光明,也收获了成功。

勇当“拓荒牛”,带领团队成功两创“百强”

2022年6月和7月,在国家电网公司同期线损“百强”供电所评比中,供服二班连续两个月排名全国第一,成功创建并保持了全国“百强”供电所。

“年初,公司职代会上提出,要我们供服二班全力争创全国‘百强’供电所,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压力大。”庞友海回忆起创建“百强”供电所时的艰辛和记者谈到。一直以来,线损异常波动治理都是基层营销管理中的一件“难事”,但“军令”已经发出,他们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

供服二班共有员工20人,供区辖7个社区,供电面积13平方千米,辖区内有192个公变台区、92个专变台区,用户5.9万户,10千伏及以下线路89.62千米,其中电缆线路28.75千米。

面对老城区人口密集、线路老化、设备老旧等问题,如何积极有效推进“百强”创建工作,庞友海召集全班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智力众筹形成了具体的创建方案,对人员进行详细分工,明确治理优先级别和治理策略。重点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高负损情况,“一对一”量身定制优化措施,降低高负损发生的概率,切实提升台区线损日均合格率。

庞友海介绍道,在创建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系统和现场的数据不统一,需要工作人员逐个台区去核实线径的走向、电网负荷等数据。而且辖区内的大多数电流互感器也有20年没有进行过校对。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公司的全力支持、专业部门的细心指导、全班员工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不可能完成。”庞友海表示,他将认真梳理总结创建经验,继续带领团队深化线损专业化管理,为再创百强所而奋斗。

甘当“老黄牛”,奋战“三最”叠加第一线

2022年“迎峰度夏”结束后,庞友海又一次圆满完成了保供电任务。每年夏天,庞友海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但是,刚刚过去的迎峰度夏,对庞友海来说却异常艰难。

受极端干旱高温天气影响,今年迎峰度夏保供电工作迎来“三最”(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叠加的严峻考验。而庞友海所在的供服二班负责的县城老城区保供电压力也属最大,客户诉求最多,故障报修也最多。

庞友海拿出保存的一沓厚厚的迎峰度夏期间抢修工单介绍道,平均一天就30多张,主要是由于连续高温、用电负荷过大导致的保险丝烧断、下杆线烧断、变压器低压溶片烧坏等故障。8月下旬最热的十多天来,每天的抢修量都是平时的好几倍,在负荷高峰时段,全班人员基本上是全员出动,大伙不在抢修中,就在去往抢修的路上。

民生所向,就是庞友海前进的方向。为确保老城区5.9万户居民的安全可靠用电,庞友海带领班组员工以“白+黑”“5+2”工作模式,24小时坚守一线,累计完成抢修120余次。情况最严峻时,他连续两周吃住在班组,组织通宵抢修就有6次,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称赞。

争当“孺子牛”,用行动彰显“党员”身份

作为公司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党支部书记,庞友海时刻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牢记“人民电力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积极发挥模范榜样作用,用行动彰显“党员”身份,带动身边同事全心全意为辖区群众服好务、干好事。

“蒲荣先,8月3日需送大米1袋和食用油5斤……”8月2日,庞友海一上班就在笔记本里一笔一画记录着辖区内行动不便群众的需求。针对县城特殊困难群众,庞友海建立了服务队“一对一”动态志愿帮扶台账,组织队员利用平时巡视检查、上门走访、抢修维修的工作空档,为这些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及时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2021年以来,庞友海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微善聚爱”行动,结对帮扶了晋城中学困难学子杜浚沣。他和队员们定期走访学校和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开展爱心捐助等,全力护航杜浚沣健康成长、圆梦翱翔,2022年杜浚沣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西华师范大学,为此庞友海还专门自掏腰包送上一份奖学金。

在疫情防控、义务植树、文明创建、爱心献血、抗震捐款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时常都能看见庞友海和共产党员服务队同志们的身影。

工作多年来,庞友海先后多次被评为国网南充供电公司和西充县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安全先进个人”。面对赞誉,他却微笑着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团队一起努力的成绩。”

26年来,庞友海从青涩到娴熟,从陌生到熟悉,深深扎根在西充这片电力土壤中,从中汲取前行力量,勇当示范、争做表率,积极发扬“三牛精神”,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兢兢业业谱写自己的无悔人生。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