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婷婷 郭建坤 文/图)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南部县长坪镇始终围绕产业发展这一总目标,在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增强内生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
近日,南充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卢奇,南充市原人大李晓东等领导受南充市雅思特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大明山客栈负责人黄德君邀请,带领南部县太霞乡乡长一行前往南部县长坪镇梓鸿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深入了解生态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发展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高标准链条产业格局
因地制宜是发展特色产业的“脑”,思路决定出路。考察组在南部县梓鸿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内了解到,该专合社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立足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和安全农业为主线,精准定位投资,精心规划设计,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让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大有可为。
![]() |
在十一月的长坪镇,正值晚熟柑橘逐渐收获的季节,考察组一行走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在这个干净整洁的小村庄,随处可见的都是成片的晚熟柑橘,山上坡下、房前屋后,不到一人高的树上,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金黄色的柑橘,黄澄澄的柑橘随风摇曳,那是梓鸿园专合社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刻。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重点在于因地制宜,找对发展路径,因势利导,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科学研判,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产业之基越牢,产业链条越长,产业效益就能越好,产业发展就能越稳。”市科协卢奇在考察时还谈到,要找准方向,才有着力重点;要主动作为,方能奋发前行。
据四川洋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高汇养殖及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侯树蓉告诉记者,她有三个专合社,共投资三千余万元,以晚熟柑橘、道地药材、有机水产三大产业为主的三清高汇特色产业园。三个园区分别位于原三清乡的乐垭村、真相村和原长坪镇的侯坪村,是集果树栽植、生态旅游、畜牧家禽养殖为一体的种养循环产业园,同时配套基础设施,初加工并发展观光农业等。
![]() |
同时,三个产业园还以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长坪优质粮油产业带,大力发展富硒稻米、富硒小麦、富硒玉米、富硒高粱、富硒苕,富硒蔬菜等粮油生产,配套初精深加工,用古井水酿烤高粱酒、苕酒,成功打造高标准链条产业格局。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种养循环,解决养殖中存在的环保等问题。我们通过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增加农业附加值,使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老百姓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四川洋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俊还谈到,目前三个园区通过土地流转人均可增收300—500元;入园务工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解决就业300余人;据估算果园盛产期,产业园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百姓收入是关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部县长坪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各类资源,做优项目支撑,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坚持做到家底清、路子好、分配优,全力走好高质量、可持续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该镇围绕特色产业,培育相关的人才,引导村级合作社、种养大户主动参与进来为发展出谋划策,发挥好第三方组织的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功能,让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深度绑定。
在考察中李晓东表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带动农民增收才是关键,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必行之路。在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工作模式的同时,要拓宽增收渠道,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致富产业在当地“扎根”,才能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 |
“立足实际,坚持‘富民’与‘强村’相结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相结合,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长坪镇党委书记王一加表示,长坪镇通过利用区位及资源优势,对流出耕地进行高标准整治,大力发展长坪优质粮油产业带,将产业链不断纵向延伸拓展,形成了长短结合、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长坪镇将修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远程自动控制灌溉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在云平台就能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降低人力、财力、物力,达到产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当好“村小二” ,做百姓致富领路人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南部县太霞乡前进村有这样一位“荣誉村民”,他虽然脱下军装,但退役不褪色,仍秉持军人本色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转身以“致富带头人”的身份扎根家乡,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子”,他就是南充市雅思特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大明山客栈负责人——黄德君。
![]() |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黄德君先后投入数万元,依托生态优势,在村里修建了乡村客栈,发展以家庭为主的休闲、民宿旅游经济,让村上及周边的村民在客栈务工,额外增加村民的一份收入。
“十几年前我还在部队的时候,我就想着要怎么做才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转业后,经过多年的打拼,刚好赶上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好政策,我便第一时间决定要回乡发展,为家乡人的致富路添砖加瓦。”黄德君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客栈一边聊起这些年家乡的变化。
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不仅为当地村民增收,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此外,黄德君还兼职做家乡的向导,研发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产业,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 |
“我们村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好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吃上了旅游的饭,也带动了周围村民的发展,现在村民的幸福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黄德君作为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实现家庭增收的典型代表,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发展民宿,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太霞乡因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期,群众和村集体增收困难。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黄德君勇当“村小二”的角色,带领村民本着“走出去”“学先进”“引进来”的观念,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引进红薯和中药材种植,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南部县太霞乡将借鉴长坪镇的经验和做法,优先把“巴掌田”“斗笠田”“皮带田”等零碎田块大幅减少,整治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成方连片的“大田”,预计将整治出一千余亩的土地用来种植红薯和中药材,在发展观光产业的同时,加强乡村振兴政策供给,不仅能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增加老百姓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