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婷婷 记者 郭建坤)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近年来,营山县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牢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加速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人才优势赢得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发展、发展汇聚人才的良性发展之路。
该县围绕人才的“引、育、留、用”,真正让各类人才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县战略的主战场大展“拳脚”、尽显所能。
搭好“引才”桥梁,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营山县通过搭建引才载体平台,以“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人才专员优势,在人才需求征集、项目申报、政策落实等方面提供点对点服务,深入摸排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征集一批优质岗位,建立企业人才、用工需求清单,精准对接返乡各类人才就业需求,发挥“以企聚才”的虹吸效应。
营山县委组织部深入全县各部门考察本地产业现状,结合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打造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人才引进政策,开辟多维度、多渠道“引才平台”。通过人才引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对带动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
为打造领军人才引进的政策优势,营山县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促进领军人才项目与企业、园区充分对接,同时,持续完善“1+3+N”人才政策体系,搭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引才、育才、留才和用才政策框架。先后依托“华西-营山”医联体、重庆配套产业园等平台,打造高能级人才平台。
此外,该县还深入实施“千里英才·荟聚营山”“急需紧缺”等引进计划以及“千引项目”“乡村人才振兴项目”等重点人才项目,落实70个人才专编,每年预算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整合教育振兴基金等社会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22年引进人才348名,其中博士11人、硕士38人。
提升“育才”水平,推进人才战略新格局
在加大引才力度的同时,营山县科学育才,促进人才提质,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我们针对不同领域、各有所长的人才,精准人才培育方向,建立健全‘用人育人’机制,谋划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最大程度激发其创造力,拉动当地生产力。”营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郭虹伶表示,通过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最大程度给“人才”松绑。
![]() |
营山县全力实施“十百千项目”“百企百匠项目” ,将全省、全国和全球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全县各项事业中来,力争5年内评选“工匠、名匠”100名、扶持规上企业100家,为实施“经济体量倍增行动”提供人才保障,为努力建设“重要窗口”、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同时,营山县人才办高位谋划将“三名”项目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以《营山县“三名”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为指引,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营山县“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营山县卫健系统“三名”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营山县乡村振兴名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2022年—2024年)》等细化方案,落实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深入推进“三名”项目建设,有效助力县域本土人才培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升级加码,推进人才战略新格局。
![]() |
据了解,营山县依托“十百千”项目,建成名师工作室25个,开展培训研修活动450次,培育省市级名师36人、骨干教师300人;依托“百企百匠”项目,评选“企业工匠”24名,创建国家高新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众创空间1个;依托“千引项目”引进医卫人才179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25名,建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中心营山县人民医院分中心。
打好“留才”暖心牌,提升人才环境软实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山县全面落实人才各项政策待遇,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针对人才工作经费短缺、管理使用分散、作用发挥不足的短板,该县落实70个人才专编,每年预算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整合教育振兴基金等社会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保障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 |
为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机制,营山县常态化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开展人才走访慰问,组织开展“此心安处是吾乡”“新时代·新风采”人才工作摄影暨短视频比赛等人才活动,吸引180名县内外人才来营交流联谊。
此外,该县还出台《营山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条措施》《营山县人才购房补贴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给予引进人才安家补贴最高可达45万元、租房500元-1000元/月、购房补贴10万-50万元等补贴。
“‘人才之家’建设覆盖行业领域还不全,服务基础设施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人才需求。”郭虹伶谈到,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市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完善“1+3+N”人才政策体系,搭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引才、育才、留才政策框架,为推动营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定制“用才”渠道,搭建平台释放人才活力
“人尽其才则百事兴”,用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营山县通过推动与重庆合川区、成都龙泉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杰臻食品、马扎克科技、汇思电气、川北电缆等13家企业,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15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奏响人才强县的“最强音”。
“城市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顶端的那一撮精英,更需要庞大的人才梯队。”郭虹伶表示,人才引进不能只停留在当下的生产力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才聚集”效应,打造“识才、爱才、用才”的用人标准,以及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以点带面进一步优化营山人才结构。
![]() |
在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方面,该县通过召开“华西—营山”领办型医联体建设工作推进会,邀请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作专题讲座,建立12个专科联盟、10个市级重点专科、申报7个省级重点专科,实施新技术、新项目31项,建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中心营山县人民医院分中心,同步建立县中医院-川北医学院等5个医联体,县妇幼保健院与消水中心卫生院等5个医共体,实现基层医院首诊率达85%,县域内就诊率达92%。
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专家人才基层行活动,邀请重庆理工大学石晓辉教授来营就汽车产业作专题报告,组建科技特派团、三农服务队21个,选派科技专家9名、卫教专家1485名,到村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10期,支医、支教、支农活动210次。
据了解,自“千引项目”“乡村人才振兴项目”“十百千项目”“百企百匠项目”实施以来,高层次人才在营山各行各业深耕细作、尽显其才,成长为行业领域的中流砥柱,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深耕细作“人才沃土”,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答卷上,营山县坚持人才为纲,写好“人才文章”,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以“思想、政策、开放、创新、人才、服务”六个先行,架起人才“高速路”,全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努力构建具有营山特色的人才体系。(供图:营山县人才办)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