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仪陇县:文旅融合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时间:2023-03-17 09:43: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消息(肖琪 记者 郭建坤 文/图)近年来,仪陇县紧扣建设“老区振兴、红色旅游、美丽乡村三个示范县”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红色资源大县和革命老区的战略定位,坚持红色推动、特色带动的文旅发展模式,树立全县红色旅游发展一盘棋意识,融合“两德”资源,坚持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延伸旅游内涵,发展旅游新业态,以创新文旅产业、培育文旅企业、繁荣文旅事业为主线,持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壮大文旅经济,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南充建设全省文旅副中心贡献仪陇力量。

乘东西部协作“东风”,加快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脚步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仪陇聚力聚焦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特有优势,深挖特色文旅资源,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带动引领作用。对景区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东西部资金累计投入2500万元,带动国企、村民投入资金7500万元,着力打造东西部文旅协作“金名片”,实现“景区带村”“效益惠民”,助推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将朱德故里5A景区打造成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区、仪陇县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为浙川东西部协作示范标杆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探索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朱德故里5A级旅游景区,是仪陇县对外最重要的一张旅游名片。仪陇县投资近3.5亿元,大力实施景镇融合发展工程,全力做强龙头旅游景区。景区内客家民宿博览园商业街、琳琅剧场、客家耕读馆等旅游配套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具客家风情的玉麓大酒店和融入川北客家慢生活美学的“德乡慢村”精品民宿群正式开门营业,打造稻田生态餐厅、琳琅湖环湖生态栈道等网红打卡景点,建设5D全息电影、VR体验馆等智慧旅游项目,与5A级景区业态互补相融,形成景区旅游发展的“亮点引擎”,助力区域旅游转型升级。

投资约6.5亿元加快建成全省5所干部培训学院之一——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打造全国党的根本宗旨教育特色基地和宗旨论坛永久会址,推动干部学院红色研学和5A景区红色旅游联动发展,成为仪陇红色旅游带动教育培训的新名片,学院预计于2023年3月底投入使用,届时年培训学员可超过10万人次。同时,全面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96万元,推动实施张思德故居文物维修保护工程。争取到免费开放资金40万元,启动张思德故居陈列室、红九军政治部旧址陈列馆陈列布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仪陇坚持“县内深度互动、县外高效合作”,推动朱德故里5A级景区红色旅游、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互动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名镇、名村、名品、名导等系列“天府旅游名牌”,全面融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同时,大力推行“景区带村”旅游帮扶模式,景区内保洁、保安、讲解、剧目演员等工作岗位优先安排本地群众,直接带动景区所辖的2个农村社区、总人口5000余人增收致富,间接带动周边1.6万余人就近就业,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仪陇县委、县政府坚持惠民为先,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软硬件”建设,整合现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资源,始终将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通过逐年统筹推进,从数字文化建设、景区配套设施、文旅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立足科技赋能,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仪陇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深化图书馆“延时开放、网上预约”服务功能,创新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图书馆功能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持续推进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还指导完善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服务功能,实现“智游天府”“智游南充”、景区APP等数字平台衔接和资源互通共享,全力推进通过移动终端为公众提供旅游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并对朱德故里景区编制数字化提升方案,适时启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国防教育馆数字化提升建设,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集宣传、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信息化平台。

为带给游客更优质的文旅体验,该县不断提升景区配套功能,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对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牌”60处,增设“文物保护标志碑”9处,完成马鞍老街红军烈士墓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旅行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4期,累计培训近1000人次,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

在巩固和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上,该县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行“互联网+”监管、“黑名单”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模式,发挥文旅行业综合协调、指导和督促作用。常态化开展文化广电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专项治理,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旅游领域养老诈骗”等各类违规经营形式,重点整治虚假宣传、诱骗或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等行为。

紧抓文旅复苏时机,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文旅市场加速回暖,仪陇县红色旅游备受欢迎,迎来了游客接待高峰。对此,仪陇县扎实做好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优化文旅产品供给。

“春节期间共计接待游客103.69万人次,全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7天累计接待群众17.44万人次。”仪陇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谈到,朱德故里景区、张思德故居、德园景区、马鞍红军街等红色旅游深受游客青睐,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假日期间每天接待游客1.6万人次以上。

为推动文旅经济复苏,仪陇着重从丰富文旅业态、推动景镇融合、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提升,刺激游客和当地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在丰富文旅业态上,该县立足“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大力开展地方文艺、非遗技艺进景区,综合运用VR、全息影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展陈形式由静态单一向动态多样转变、体验形式由参观瞻仰式向沉浸交互式转变。坚持硬件设施提档和软件服务提质“双向发力”,全面提升“吃、住、行、游、乐、购”等旅游要素供给水平。

在推动景镇融合上,坚持以景区带场镇、以场镇促景区,着力推进景区景点的道路改造、景观提升和环境整治。加快建成柏杨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张思德故居等延伸旅游景点,全力将“朱德故里景区-马鞍镇”建设成为集“伟人瞻仰、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消费”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在品牌形象的提升上,扎实开展“三乡”文化艺术节、客家文化节、“大美仪陇”系列乡村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创新开展路演、直播等“小而精”的网红活动,借助新兴媒体,精准推送仪陇旅游资源信息,全面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仪陇县将始终以开创“老区振兴、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新局面为目标,按照“培游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围绕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传承好“两德”精神,大力推进“朱德故里景区—马鞍镇景镇融合发展工程”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加强地方文化、非遗技艺保护传承,积极发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等关联产业,持续巩固拓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努力推动仪陇文旅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